文化传媒系邀请行业人士指导专业建设
近日,文化传媒系组织召开了主播、影表、编导3个专业的专业建设研讨会。会议特意邀请了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副院长、广播电视编导系主任、教授、硕士生导师高有祥,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、艺术创作专家委员会委员、导演董少敏,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、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周东华,国家二级演员、西安电影制片厂尹红,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赵强,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、西安外国语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系主任阎晓东,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编辑部副主任康乐群,西安教育电视台制片人、主持人、配音演员、编导鲁洋等8位专家及资深行业人士,就3个专业的人才培养、课程设置、实践教学、招生就业等方面建言献策。学院教务处处长王安平,文化传媒系主任贺延林,系主任助理张小娟,主播、影表、编导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。会议由文化传媒系主任助理吕子静主持。
会议首先由主播、影表、编导专业教研室主任罗刚、副主任吕炜分别介绍了各专业的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。随后,与会专家分别针对专业现状进行剖析,并提出合理化建议。周东华以主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教育的差异化为切入点,提出了课程设置的建构与解构,指出新媒体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一专多能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;鲁洋就主播专业的实训目的及就业走向谈了自身的看法;高有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相关详实数据,提出了给编导专业增设《手机传媒》、《网络传播》等课程的可行性建议;康乐群从行业用人的实际出发,指出目前高校实习生、毕业生普遍存在的敬业精神不强、文字功底薄弱、认识与时事热点脱节等问题,建议我系根据以上问题调整完善课程体系,改进教学方法;董少敏、赵强、尹红、阎晓东分别结合自身多年的行业经验,分析了编导及影视表演专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,强调表演基础元素训练不可或缺,并就如何激发创作热情、创意剧本的框架如何形成、怎样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“无缝对接”等问题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。另外,与会专家还就3个专业的教材使用、招生、就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讨。
贺延林对各位专家和行业人士给予的指导与帮助表示感谢,并对会后调整细化3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明确要求。王安平对会议给予了充分肯定,认为这次会议进一步解放了思想,确定了专业发展的思路。他强调,文传系应进一步利用各方资源,采取“走出去,请进来”的方式,开展学习、调研活动,寻求合作单位,将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,继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。会议拓宽了专业建设的新视野,为进一步搞好专业建设明确了方向、增添了动力。(文化传媒系供稿)